四月,万物扬华
央美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又开拔
去年贵州,今年湖南
同一课题,不同命题
去年艺术介入乡村
今年参与城市升级
常德沅水右岸棚户区,将建新城
这里,一切正在发生
时间与空间在飞速流转与变化
一边在拆迁,一边在新建
一段历史行将结束,一座新城勃然兴起
一面是对宏伟蓝图的勃勃雄心
一面是对乡土家园巨变的彷徨与焦虑
诚然,城市改造与升级,并不是新鲜的话题
现在,棚户区一切都是临时的,不确定的
有人已搬迁,有人生活依旧,但也不长久
目之所及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家一户,皆会变迁
改变势不可挡,立新大势所趋
在这新旧转换的节点
积极与消极并存,问题与希望同在
我们以“艺术介入”之名
参与讨论,见证变迁
此刻
我们在场
文/胡泉纯
图文整理/向昱
[未完请持续关注]
课题简介
2017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艺术介入”创作课题的主题设定为——《在场》,创作地点位于湖南常德鼎城区沅水右岸的棚户区。这里正在建设一座新城,目前的现状是拆迁与建设同时并举,整个区域正处在新旧交替的转换点。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以“在场”的姿态探讨一座新城即将完全覆盖一片老旧的居住点时,怎样保存场地原有的些许记忆并将这些记忆根植于未来的新城。
这次课题是常德沅水右岸城市开发计划中“青年艺术家驻留”项目的一部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和中国美术学院场所空间艺术工作室是该项目的首发创作团队,这也是两院校首次就公共艺术介入议题开展的联合课题。课题得到鸭博体育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的全程支助,同时,课题也得到常德沅水右岸文化艺术中心、艺术北京、艺术介入三家艺术机构鼎力支持。
创作团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曹磊、华成、张成浩、周璇、缑晴徽、吴知声、刘童、张一冉、何国威、杨龙斌、梁家富)
创作地点:湖南常德鼎城区沅水右岸
创作时间:2017年4月1日——2017年5月1日
课题执行:胡泉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课题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课题赞助:鸭博体育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艺术顾问:秦璞(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教授)
孙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教授)
张德峰(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教授)
张兆宏(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讲师)
卢征远(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讲师)
柳青(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教师)
张雨桐(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基础部教师)
梁尔亮(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基础部教师)
课题助理:向昱、王嵩良[V studio]
"湖南常德沅水右岸·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
支持机构:鸭博体育中国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机构:湖常德沅水右岸文化艺术中心
艺术北京
艺术介入
总 策 划:赵力、刘军
艺术指导:隋建国
联合策展:胡泉纯、赵明
专案课题研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中国美术学院场所空间艺术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是设立在雕塑系体系之下的一个教学研究机构,在雕塑系六大工作室中位列第五,亦称——央美雕塑系第五工作室。本工作室在继承雕塑系优良学术传统的基础上,以公共艺术议题为教学和研究方向;以培养未来从事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为己任;秉持“公共艺术创作是‘限制性条件’下的艺术创作”这一基本准则,运用“场域”分析的方法,以创作出契合中国当下都市空间和乡村场域的公共艺术作品为使命,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加入到城市升级和艺术乡建的社会实践和研究中。
公共艺术工作室把都市和乡村公共空间确定为研究和创作的范围,其中都市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和研究所关注的命题又分为:纪念碑性和日常性研究。纪念碑性主题——研究的方向是都市公共空间中有关宏大叙事题材的艺术创作,以此回应都市“文脉与记忆”的命题;日常性主题——以现代都市公共场域为研究范围,以艺术的视角探讨日常都市中“栖居”的话题。乡村公共艺术实践是近些年才设置的课题,课题开展的方式是深入乡间开展实地创作和研究,课题的目的是探讨乡村公共场域艺术介入的多样可能性。
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所有的研究和实践是建立在基础教学之上的。本工作室的基础教学以雕塑系优良的造型训练传统为根基,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与公共艺术研究方向相关的课题,即强调扎实的造型基础训练,又注重公共艺术问题意识的养成和培养,同时兼顾新时代新观念与新媒介的研究与运用。本工作室坚持以课题研究展览和社会实践作为检验课题研究成果优劣的标准,积极参与各项学术讨论和创作实践。
工作室的学术研究和日常教学梯队是以教授为主导、青年教师为补充并联合社会学术机构和资深个体艺术家而构成的。目前,工作室有4位资深教授,他们分别是:秦璞(教授)、孙伟(教授)、张德峰(教授)、张雨桐(副教授)。工作室青年教师共5名,他们在工作室担任不同的专业教学工作,各有专长,他们分别是:张兆宏、卢征远、柳青、梁尔亮、胡泉纯。本工作室历来注重与不同社会机构、团体的协作,展开跨专业、跨领域的研究,积极参与全社会关于公共艺术的大讨论。我们教学、研究、实践的宗旨不是要去界定有关公共艺术的概念,而是希望带领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通过自身独创性的艺术实践不断去拓展公共艺术概念的外延并丰富其内涵。
胡泉纯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